實踐濟弱扶傾理想的「武士」為日本精神之象徵。然而,黑澤明電影中的武士卻非現實世界中的武士階級,而是精神象徵,任何人都可以是武士。
二次大戰結束後面對滿目瘡痍、道德淪喪的日本社會,黑澤明極欲藉由電影對於廣大群眾的影響力,重新找回日本傳統社會中的人性尊嚴與道德價值。他以亂世中不因貧困而喪失氣節。
黑澤明曾說過:
「你鋒芒畢露,這是你的弱點,你像把無鞘刀,鋒利,但好刀應在刀鞘里。」
「我為了抵抗人的苦惱,戴上一副強者的面具;而植草卻為了沈溺與人的苦惱,戴上了一副弱者的面具。事實不過如此。而且,我倆只是表面的不同,就本質來說,我們都是弱者。」
「有人可能以為,我對於美術、文學、戲劇、音樂,以及其他藝術之所以貪婪地住腦子里灌,好象已預見到自己將來就是要走以上述各項藝術為其內容的電影這條道路。實際上根本不是這回事。」
#黑澤明 致敬六款明信片:
《#影武者》《#蜘蛛巢城》《#亂》
《#七武士》《#羅生門》《#用心棒》
以下地點有售:
@jisaam.books 旺角
@mf_select 荃灣 南豐紗廠
@hkkubrick2001 油麻地 電影中心
@housebykubrick 太古 MOViE MOViE
online shop:https://www.keochow.com/shop-1 (在bio有連結)